白话佛法二中讲到“要一理通到一法通”,请问,一法通和一理通是什么?

问:白话佛法二中讲到“要一理通到一法通”,请问,一法通和一理通是什么?

答:一理通,从一个道理,可以举一反三。比如,别人和你吵架,你有一个道理“我们要慈悲对人”,就这个慈悲,你什么都想通了,“他很可怜,和他吵什么?都是有缘的,我要慈悲他”,就想通了,不吵了,就是一理通。一法通,学佛,只要六字大明咒“嗡嘛呢叭咪吽”,到最后就能完全通。比方说,善,一辈子善就成功了。一辈子不做坏事,就是善,从头善到底,就是菩萨了。

问:一理通是否就是一法通?

答:不完全是。理,是从理念上、观点上、理论上可以通,但是并不是在实践中能够如理如法的,不能相提并论的。

卢台长开示解答来信疑惑(一百九十二)

 

 

问:白话佛法第一册《修心如履薄冰》中提到,“无论阻碍、障碍还是诱惑,感知到它们的只能是我们的心。”为什么说心净才能破“执”?心净是我们能够看透世间百态,是悟佛法的先决条件吗?怎样做到“心净”?严守五戒,熄灭贪嗔痴,勤修戒定慧是否是保持我们“心净”的先决条件?

答:心净是先决条件,心净才能把佛法因果放在心中,不以人间对错评判事物,学佛中能化解烦恼障碍。第一步严守五戒,勤修戒定慧。

问:四念住又称四念处:观身不净,观受是苦,观心无常,观法无我。身受心法都是产生念的处所,所以称为“处”。修行四念处就是要观察身受心法的虚伪性和不实在性,使心能安住其中,产生禅定。请师父开示一下“五蕴”是四念处的观察对象。

答:四念处是修心和产生智慧的一个关键之处。五蕴,色受想行识,是相互依存的。四念处身受心法和五蕴的结合,让我们才能照见五蕴皆空,才能产生清净,才能定得下来,才能开启智慧。身受心法是让我们在边修边心净的过程中,去除执著、妄想、分别等,才能达到般若智慧,才能圆成佛道。色受想行识,才能使念头改变,才能摄受四念处。

问:白话佛法三中讲,“他看到本性后之后,没有做功德,这叫着相布施。看到了本性后,他觉得世界上的人原来这么苦了,反正都要死的,就和大家同吃同喝,这叫着相布施,本性未净。”请问见到本性后没有做功德,为什么是着相布施?布施的对象又是谁?我不明白跟大家同吃同喝,也是布施吗?

答:他看到了本性,只是粗浅的看到,“没有做功德”这句话很重要。看到本性后功德就自然出来了,他看到本性后没有做功德,实际上没有真正看到本性、明心见性,就是着相布施,所有做的一切好事都是着相。看到了一点点本性,和真正的明心见性,是两个概念

卢台长开示解答来信疑惑(一百九十四)

 

 

问:师父在白话佛法广播中提到的“心不住内,亦不在外”,那我们的心在哪里?

答:心像一面镜子,空的,照到什么就有什么。心不在内也不在外,心在哪里?心如如不动,本相是空的。

 

问:白话佛法第一册中有一篇题目是《人生无相即为相应开悟》,请解释一下“相应开悟”。

答:相应开悟,就是碰到什么问题了,就能在什么问题上开悟。你在这件事情上一直做不好、想不通,突然想通了,不就是相应吗?这个问题想通,那个问题想通了……所有都想通了,就开悟了。在某一点上,碰到具体事情用佛法来相应解决掉,就是对应一样的。

 

问:白话佛法第五册《人间善恶行 顺逆转缘性》中讲到,“用佛法来加持,有顺的、有逆的。你好的时候,菩萨加持,越来越好。你在逆境的时候,菩萨给你加持,越加持,越好。顺境、逆境都得到菩萨的加持。所以,如果遇到逆转缘性,就是把逆的,不好的东西,逆反的东西,把它转过来。”请问,缘有没有性?还是说缘是空性的?

答:缘聚缘灭,聚会时有没有性?有。灭度时有没有性?没了。但是这个性有吗?还是有的。所以缘是有性的,并不是空性的。空无的缘怎么来?凭空来缘吗?上辈子种的因,这辈子才有果,算不算有缘?是不是有本性的?有没有根本的东西?缘分不是凭空生出来的。空中有,学佛学到后来是空性的,空性中有佛性吗?有。佛性在不在你的九识田中?在。空不是真空,是虚空。(缘分是有性的,世间一切都是有缘分的。如果修到一定境界之后,会不会就不把缘分当作缘分?)是一种虚空的。瓦上的霜有没有?你把瓦上的霜当作缘分,在时机成熟的时候,冷到一定程度就出来了;如果没有天气的条件,瓦上会有霜吗?有没有缘分的本性在里面?心灵里面有没有魔性?有的,有佛就有魔。你本性里面带不带贪瞋痴?是不是本性带出来的?皆具佛性,并不是说没有魔性。瓦上霜,条件成熟了,就出来了;条件没成熟,就没了。很多物质上本身就有水汽的,木头里面有水,天气一冷,水蒸气出来结成霜了,本身里面出来的,有没有?佛陀说,人人具有佛性。九识田中具有佛性,魔性在第几意识?(第八意识。)第九意识阿摩罗识纯粹是很干净的,是本性、佛性,不可能有魔性的。但是在魔性中从海进入河中,就开始接触外尘了,第八意识已经离开本性了。

 

问:白话佛法《学佛修心的目标》中讲,“学佛首先要学的就是学如何斩断尘丝,不添新的孽缘,要靠修心修行。”“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心中并不期望得到回报,因为你的心是清净的,所以你也就不会结成这个善缘,也就没有尘丝。”

有同修问,如果为了断尘丝而不去结善缘,如何做到广度有缘?因为我们广度有缘本身就是在结善缘。是否有矛盾?

弟子认为,结善缘与断善缘之间是不矛盾。师父讲过,我们在人间如果不结善缘的话根本不可能去度众生。我们要先与众生结善缘,之后我们走的是佛缘,我们不延续人间的善缘,就自然了断了人间情缘的尘丝,我们只要在佛道上一直往前走。

那么,是不是说,修到最后,尘缘可以转为佛缘?

答:有了佛缘就没有尘缘了。双向思维。有了尘缘,可能佛缘都没了,你对这个人特别关心,去度他,因为有了人间情爱,还有佛缘吗?只是上辈子的缘分。如果有了佛缘,哪来尘缘?有尘缘肯定没有佛缘。不能带有私心度人,带有私心不是度有缘众生。度尽有缘众生,是度化有佛缘的人,不是让你度尽亲戚朋友有情缘的人,

 

问:师父在白话佛法中讲到:“心要时时地擦拭,消孽障,让忧愁诱惑等尘埃不着落,从而得心净,心灵的纯净,目的是显露本性。净到一定程度后,本性就显露出大部分,不再容易被污垢遮掩,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小心呵护着它,培养它壮大它,让它不要再迷失,这才是学佛的入门之时。”师父在玄艺问答中说明心见性的境界已经超脱六道了,而这里师父说才是学佛的入门之时,请解释。

答:“本性显露的时候才是学佛的入门之时”,这里面要注意到一点——是本性显露一点点,太阳光刚刚显露出来,不就是学佛的开始吗?刚刚开始慈悲,刚刚开始有同情心,懂得去度人了,一切都刚刚开始。太阳来了,并不是马上照得到。太阳来了,可能你家窗户还关着,窗帘里渗进来一点点阳光,你看到的阳光是有限的,不就是刚刚开始吗?不吃苦哪能得到快乐?猴子不把尾巴斩断怎么做人?人性中丑陋的东西不去掉,你就是人,成不了菩萨。

卢台长开示解答来信疑惑(一百九十五)

问:师父在白话佛法第六册中说,修无我观,心亡、境亡、人亡、法亡。请解释一下什么是“人亡”?

答:你在修无我的时候,人亡了吗?活着。你修的是菩萨境界,人间的思维亡了,人是不是亡了?你的境界是菩萨了,菩萨在你身上,你人已经没了,你已经境界在菩萨界,是指人间境界的死亡。你已经上去了,已经不是在人间寻求一种境界了,已经超越了人的境界,是不是人亡了?没了,没人了,已经到菩萨道了。在菩萨道是不是人亡了?人亡,灵魂可以亡,身体可以亡。这里指的是身体没亡,灵魂在人道已经亡了。

卢台长开示解答来信疑惑(一百九十六)

问:师父在白话佛法五中说:我是想过了吗?我想过了,但是我没讲出来,等于没想,这就是“无想是非想”和“是想非非想”。无想和是非想的意思是否一样?是想和非非想的意思是否一样?

答:对啊。无想——没想,是非想——是没有想,一样吗?是想——是在想,非非想——不是没有想,也是一样的,和并不是没有想,也是一样的。

问:在白话佛法第一册中说,越清楚元灵的生存规则,就越能发出慈悲心,因为万灵同源。请问,元灵的生存规则是什么?什么是万灵同源?

答:要学会举例子,太阳从一个地方照出来,为什么有些地方暗有些地方亮?并不是太阳亮和暗,而是有的地方被乌云遮住了,有的人在家里把窗户关起来了,看不到太阳。生存规则,随你的缘分变化,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。本源是一个,就是九识田中,为什么有好人坏人?生存规则顺着缘走,不管是恶缘善缘,都是缘。

 

问:白话佛法第八册中讲,每个人本性会分别,但佛性不会有这样的分别,这就是佛法界讲的不能有分别心。分别心是怎么来的,就是从人的本性来的。请问,为什么本性会有分别心,难道本性不是佛性吗?

答:本性是太阳,你家里有一块天花板是黄颜色的玻璃,照进来的光都是黄颜色的,隔壁是一块蓝颜色的玻璃,照出来就是蓝色的,有分别的。照进来是不是本性?是本性。本性是太阳,为什么本性会有分别心?为什么照出的有黄色蓝色?因为当中这一层把你的本性污染了。

 

问:白话佛法中讲,心体离念就是德,离念就是无念,无念就是德。请问,无念是什么都不想,还是心中时刻保持正念?

答:无念,又可以说正念,因为长时间的正念,在心中已经形成了无念,做好事做得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好事,做出来都是好事,已经连做好事的意识都没有了。

卢台长开示解答来信疑惑(一百九十六)

问:白话佛法第二册《谈谈超自然的喜悦——法喜》中有一句话“当一个人法喜充满的时候,最好的方法是让它运转,运作之后法喜才能充满。”请问将法喜运转的方式有哪些呢?

答:告诉别人好事情,让别人跟你一起开心,就是运转。告诉别人,别人很开心,整个房间都很开心,就是法喜充满。

卢台长开示解答来信疑惑(一百九十七)